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学论文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以人为本,促进后进生的转化

以人为本,促进后进生的转化

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  字体:

  

内容提要:不管是早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,还是时下正风靡全国的新课程改革,提倡的都是以人为本,讲求的是人的教育,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。这样一来,如何帮助后进生学习,培养后进生各方面的能力成为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。本文通过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、后进生的转化和对策两方面来阐述了这个问题。
关键词:后进生  教育  教师  原因
  目前,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,我县是试点县之一。走进新课程,让我们老师感觉到书是越来越难教了。是的,新课程提倡的是“人性化”的教育,以人为本,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、全面的素质提高,主张因材施教,发展个性,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,要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,即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、学会求知、学会劳动、学会生活。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目标。这样一来,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  一、后进生产生的原因:
  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,把“后进生”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、心理学上的现象,他认为“后进生”的学习不良并不是教育学的概念,它不受学校教育内容与历史文化的制约,它归根结底是表示学生的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。美国心理学家、教育学家布鲁姆也认为: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,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。是的,学生学习不良,不仅有智能迟滞,还有生理、心理等内在因素,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(家庭、社会、学校等)多方面的影响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可以将其分为三类: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差,而思想品行表现较好的。这类学生或者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,或者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,或者教师对其不重视的原因,造成了学习上暂时的困难。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好,但思想品质较差,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,或者社会的某些消极影响,或者个人要求不严及教育不得法而后进,这些学生是思想后进生。一类是学习成绩差,思想品德也差的“双差生”。学生之所以变成“双差”原因比较复杂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,比如说父母迷于赌博、父母离异、家境困难等;也有可能是社会的原因,比如“三室一厅”的诱惑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是非常大的(我校一位高年级的学生,星期六从早上开始,连续在网吧呆了七个多小时);还有就是学校、教师对他们的不理睬、挖苦、歧视等原因造成。
  只有对后进生进行分类,分析他们“后进”的原因,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,便于因人施教,帮助他们进步。如果不全面了解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,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,就不能辩证地对待他们,容易产生偏见,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,那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就无法很好地完成。
  二、后进生的转化及对策:
  不管哪一类后进生,他们差不多都有共同的特点。一、自卑感强。后进生相对来说各方面较差,受到批评较多,而表扬是少之又少。父母的训斥、怒骂,同学的讽刺、挖苦,加上某些教师的“另眼相看”,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,进而自暴自弃。二、逆反心理较强。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,后进生的言行常常具有一种逆反心理。例如,认为违反纪律是“勇敢”,向老师反映情况是“出卖朋友”。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、讲义气;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常常不能统一。如何使他们回到集体中来,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?本人以下几点做法原与大家共探讨。
  1、以情相处,增强后进生对老师的信任感。
  后进生的形成,固然与家庭、社会和学生本身等因素有关,但最重要的是与教师的教育思想、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:“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,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、少年或男女青年。”
要取得后进生对老师的信任,首先要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。作为老师,对后进生要爱得真,爱得深,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,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对他们的爱。
  上学期接过五年级的一个班,班级中有一位学生,叫朱某,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,考试成绩也还是令人较满意。但每次坏事总有他的份。如:自修课带头起哄,致使班级纪律常被扣分,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;在寝室中轮到他值日也总是敷衍了事;差不多天天不吃饭,总是买零食吃,身体素质越来越差;作业也是经常不完成。他的前任老师说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,不用管他了。面对这样的学生,真是令我头痛,难道真的弃之不管吗?不能。于是,我尝试了许多的做法:与家长取得联系,控制他的零花钱;叫班长三餐吃饭都和他一起,监督他吃饭;叫同学们把他孤立起来,不和他一起玩;等等,可始终却不见效果。
到底如何办呢?记得一个哲人曾说过:要了解一个人,只须真心爱他5分钟。对!一定要用我的爱心去教育与转化他,让他相信老师是信任他的。
  机会来了。学校举行运动会,班级中的800米没有人报名。我找来了朱某。他耷拉着脑袋,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了,着急地说:“我没有犯错误呀!”我高兴地对他说:“你确实是没有犯错误。这次,老师是想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了!”“什么机会?”他放下心来。“这次学校要举行运动会,我们班的800米没有人报。老师觉得这项比赛你能行!”我坚定地说。“真的吗?”他眼中闪过一丝喜悦,“老师,我不行的!”“你能行,只要你天天吃饱饭,加强锻炼,到时你一定行的!”他见我信任的瞧着他,就有力地点点了头。
  第二天早上,我才起床,就见一个身影在操场上跑动着。是他!我眼前一亮!
  晨间活动地时候,我就及时地在班级中表扬了他:“朱某同学真是好样的,他为了能给我们班争得荣誉,今天很早就到操场上训练了。”同学们都不相信地看着他。“他报了800米!”我又补充了一句。顿时,班级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他害羞地低下了头,这是他从没有过的表情。
  ……
  运动会开始了。800米的时候,他使劲全身力气跑,特别是最后一圈,我看他几乎要趴下了。我以为他要弃权了。可他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,坚持到了最后。大家都高兴地围了过去,扶住了他。“朱某,你是好样的!”“朱某,你真行!”同学们的称赞声不绝于耳。他无力地望着我。我高兴地走过去,递给他一瓶矿泉水,并坚强有力地对他坚起了我的大拇指。
  结果出来了,他只得了个第三。他沮丧地走到我身边。我笑呵呵问:“为什么这么沮丧?就因为只得了个第三?那也已经很不错了。老师我去比还不一定得到的呢!”他无奈地 笑了,“你已经很努力了。我想:任何事只要你去努力,老师相信你都会做得很好的!”他认真而坚定地说:“老师,我一会去努力做好的!”
  这学期开学以来,我发现朱某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自修课上不起哄了,作业也从不拖欠了,零食也不吃了。我表扬他的时候,他总是笑咪咪地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在周记中,他写道:“老师,谢谢你一直这么相信我,鼓励我。你放心,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。”
  的确,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,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,可以使浪子回头。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,他们就会变得“亲其师而信其道”。
  电影《少年犯》中说得好:一个人经得住自然的灾难,经得住社会的磨难,可经不住亲人的抛弃。推一把,可能使其踏上歧途,拉一把,就可能便其改邪归正,好些人都是被家庭、学校无情推出来后才走向犯罪、走向毁灭的。
  所以,我们要爱学生,尤其要爱后进生,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。
  2、以理相待,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
  后进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,但由于兴趣、爱好、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。这时,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、讽刺、挖苦或以失望、不理采、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,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。
 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,是进步的动力之一,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,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。
  学生学习不及格的原因,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,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。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,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已,畅谈思想;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,因势利导、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,促使他们进步。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,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。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,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,我们应当扬其所长,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,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。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,才能使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及自卑心理,唤起他们的自尊心,培植他们的自尊心。
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,比较容易走极端,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,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。在这种心态支配下,你越是逼迫他学习,他越是有反感,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。因此,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,防止产生逆反心理。作为老师,必须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他们谈话,以理相处,以平等、尊重、信任、友好、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。后进生本来就学习成绩差,心理压力也大,更需要教师的理解、同情和关心。所以作为教师,特别是班主任,要和后进生多接触,要经常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,和他们交朋友,满足他们心理需求,消除他们的自卑感,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。
  3、以德育人,让后进生获得成功感
  作为一个后进生,成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。那么,我们老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后进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,拥有成功的感觉。
  (1)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,不能一视同仁。要求过高,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,望而却步;要求过低,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。比如说背书,对后进生来说,只要求他们能把重点段落背下来就行了,不必强求他们背全篇。
  (2)让后进生经常能获得成功。上课时,我会经常性地、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地、后进生通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。如果回答错了,我会笑着说:“再想想,你就会想对的。”若说对了,我又会说:“你真聪明!”课前,我会和他们共同预习、找出疑难,让他们会独立思考;课后,会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;布置作业、练习时,分层次操作,对他们练习、作业的数量都偏少、偏易,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,能体会到“跳一跳、摘到桃子”的快乐! 每次考试前专门和后进生一起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,给他们讲做题、答题的技巧。另外,我还坚持“跟踪辅导”,使后进生慢慢地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,不断提高学习成绩。
  (3)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,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。比如说,有的同学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好,但是在音、体、美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,那么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,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,在集体中发挥作用。
  4、持之以恒,防止后进生的自满感
  有的后进生取得了一点成绩,就认为自己很能干,就会生骄傲的情绪。这时,教师及时给他们“打预防针”。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,一般要经历醒悟、转变、反复、稳定四个阶段。因此,在转化过程中,后进生故态复萌,出现多次反复,是一种正常现象。我们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,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,要求他们,对他们负责,既要有慈母之心,又要有严父之情,要爱的得体,严得适度。对这项工作,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,必须遵循教育规律,“反复抓,抓反复”,因势利导,积极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,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,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。
  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: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里有牛顿,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。做好后进的教育转化工作,从个体意义上说,是帮助“这一个”同学,排除思想、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,赶上班级里的队伍,达到所要求的标准,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。从整体意义上来说,是使集体形成得更好,更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,有利于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“四有”新人,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意识,这也正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。

参考文献:
《小学德育》
《小学教育心理学》


 

 
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:pepxiaoyu.cn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jiaoxuelunwen_508_12007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